古典音樂根植於西方的音樂傳統(包括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藝術音樂,包含了從大約11世紀直到到當代的廣大時間範圍。這一藝術傳統的中堅時期通常被劃定為從1550年到1900年的這段時間,又被稱為共曉時期。
西方音樂的記譜法,除了為演奏者預設了一段音樂的音調、速度、拍子、節奏,其特別之處在於對細節的處理也進行許多描述,例如: 即興作曲的裝飾音及力度上的變化等。表演曲式:
Aria: 詠嘆調(抒情調)
配有伴奏的獨唱曲,屬於歌劇或獨白劇裡的曲風,有時也會用於抒情曲上。
Cantata: 清唱劇
是一種包括獨唱、重唱、合唱的聲樂套曲,一般包含一個以上的樂章,大都有管弦樂伴奏,僅有少數相關作品為非宗教性質的創作。
Chamber Music: 室樂
屬於古典音樂的一種作品體裁,為幾件在室內演奏的樂器所作。室內樂由幾人合奏,每人各演奏一個聲部,通常不含獨奏。「室內」指音樂可以在空間較小的室內演奏。
Chorale: 聖詠曲
德國新教或路德教派的一種感恩、讚美詩歌。
Concerto: 協奏曲
巴洛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曲種,實由一件或數件獨奏樂器和樂隊協同演奏,既有對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
Concerto Grosso: 大協奏曲
可以說是協奏曲的早期形式,通過樂隊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一問一答的交替來進行,通常是一組表現力較強,數量較少,稱為「主奏部」,另一組數量較多,稱為「協奏部」或「全奏部」,兩部分輪流演奏,形成對比,呼應和組合。
Etude: 練習曲
原指一些針對某一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簡短樂曲,而在浪漫時期也曾經有作曲家創作過難度極高的練習曲在音樂會中演奏。(ex: 蕭邦 黑鍵練習曲)
Fugue: 賦格曲
源自於拉丁文fuga,意思為「逃遁」的意思。赋格是複音音樂的重要曲式,運用的是同一種旋律反覆調煥順序進行編排的方式做呈現,互相重疊,聽起來部分重複但卻又意境繁複,另一方面,這種形式的表現風格也是貝多芬晚期的幾部巨作當中相當偏重的一種作曲風格。
Gregorian Chant: 格理高利聖歌
格理高利一世在西元六世纪時,所提倡的一種教會音樂,主要是由男歌手或以男聲合唱團來進行演唱,歌詞與經文通常都會是拉丁文。
Homophony: 主音音樂
是一種與複音音樂相對立的音樂分類。主音音樂作品以其中某一個聲部(多數情況是高音部)作為旋律(即「主音」),其餘聲部以和聲或節奏等手法,作為陪襯和伴奏。
Impromtu: 即興曲
是19世紀的一種抒情特性曲。即興是指創作動因的偶發性而言,類似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偶成」。《幻想即興曲》是這一體裁的典範作品。所謂即興創作,就是不預先把譜子寫出來,而是在樂器上一面創作一面演奏。
Magrigal: 牧歌
完全没有任何樂器伴奏的聲樂作品,歌詞內容大多會以放牧人的感情與生活相關。
March: 進行曲
以強烈節奏的音樂形式為主。最初是為軍隊的戰鬥生活所創,大多以鼓舞軍隊的士氣為主,後來被人們延伸引用來加強團體性質的力量和決心;多以軍隊行進或是大型團體遊行等活動做為運用主體。
Mass: 彌撒曲
原為天主教、東正教和一般教會的彌撒儀式所用聲樂套曲,歌詞大多會使用拉丁文,又被分為普通彌撒和特別彌撒兩大類,樂曲對象又可以被區分為葬禮、婚禮、就職、登基等不同的場合、儀式。
Minuet: 小步舞曲
是一種源於法國的三拍子舞曲。17世紀時由民間傳入宮廷,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喜好和提倡,因此很快便傳遍歐洲,盛行於18世紀。
Motet: 經文歌
是中世纪到文藝復興的一種宗教音樂體裁,由克勞蘇拉(clausula)發展而成。
Nocturne: 夜曲
曲式是由約翰·菲爾德確立,是一種形式自由的三段體器樂短曲,通常中段會比較激昂,也富有沉思、抑鬱的特質。整體而言,曲風格調優雅,充滿浪漫色彩,再來便是旋律本身的演唱張力非常強,獨具詩情的短式交響曲。
Opera: 歌劇
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言之便是主要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實為演唱出來,而非倚靠論述或言語來表現的的戲劇)。
Overture: 序曲
源自於法文overture,指的是歌劇、舞劇等在開幕之前所演奏的短曲,又被稱為
"開場音樂",主要由管弦樂隊演奏。其目的在於整合性地描述整部劇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場景,等同於運用音樂內容事先揭示了戲劇作品的故事情節。
(ex: 雷奧諾拉 v.s 歌劇《費德里奧》中的其中一首序曲)
Partita: 组曲
一種套曲形式的樂器曲或為交響曲,即是將各自獨立的不同樂曲所進行的组合,在巴洛克時期為古典组曲/舞曲組曲,而所有套曲都是同一调式,都是從舞曲所演變而來的;在18世紀之後演變為現代组曲。
Polyphony: 複音音樂
一種「多聲部音樂」。作品中含有兩條以上(含)獨立旋律,通過技術性處理,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音樂就叫做複音音樂。
Prelude: 前奏曲
一種短樂曲。前奏曲以前只是組曲之前的器樂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興演奏一小段,逐漸演變成一種藝術形式。
Recitative: 宣敘曲
在歌劇或神劇中以歌唱方式說話。與詠嘆調比較,宣敘調著重敘事,音樂只是附屬性質。
Requiem: 安魂曲
一種用於天主教追悼儀式的合唱套曲。原為悼念死亡者的彌撒曲;起源自1791年,莫扎特曾經對自己的妻子提過:「想為自己創作一首安魂曲」的概念才開始的。
Rhapsody: 狂想曲
浪漫時期的一種曲式,是出現於19世紀初的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性器樂曲,常直接採用民間曲調。
Rondo: 回旋曲
是在複歌段落常被應用到的一種曲式,也常被作為一種音樂體裁,起源於歐洲民間的輪舞歌曲,由於這種歌曲帶有副歌,另外,每唱一段後就會開始重複副歌。回旋曲也是如此,主要旋律的部分都會多次重复出現。
Scherzo: 詼諧曲
也叫諧謔曲,是一種快速,節奏強烈的器樂曲,一般為三拍子,有令人驚奇、幽默的特點,是從小步舞曲中發展出來的,原文是義大利文意思是「玩笑」。
Serenade: 小夜曲
意指夜間的音樂。十八世纪時一種多樂章所组成的樂器曲,經常是為了慶祝活動而寫。
Sonata: 奏鳴曲
是種樂器音樂的創作方式,此字彙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主要表現方式。
Suite: 组曲
巴洛克時期的组曲大多是由一系列舞曲组成的。在浪漫时期,组曲也会是由歌劇或是芭蕾舞劇所改编而成的樂曲,或獨立呈現的音樂會组曲(Concert Suite)。
Symphonic Poem: 交響詩
浪漫時期的一種单乐章管弦乐曲。与Tone Poem(音诗)同义。
Symphony: 交響曲
古典時期所發展出的重要曲種,其實就是管弦樂器所奏鳴的曲風,通常會由四個樂章(也會有三個或五個的形式)组成的大型管弦樂曲,有時也會加入聲樂做搭配。
Variation: 變奏曲
以同一主题(Theme)作一連串變奏的樂曲。在每個變奏中,同旋律會以不同合聲、節奏跟速度,調整音符的總數量,甚至放置到後方再出現。
编制:
Quartet 四重奏(唱)
Quintet 五重奏(唱)
Trio 三重奏(唱)
duet, duo 二重奏(唱)
Orchestral 交響樂團
Octet 八重奏
Choir 人声合唱
Opera 歌劇
plainsong 聖歌
motet 宗教讚美歌
mass 彌撒
psalm 讚美诗
Alto 女低音
Soprano 女高音
Baritone 男中音
Tenor 男高音
conductor 樂團指挥
ensemble 重唱
te deum 感恩讚
Sacred Music 聖樂
樂器:
Accordion 手風琴
Bassoon 巴松管
Brass 銅管(總稱)
Cello 大提琴
Clarinet 單簧管
Contrabass 低音提琴
English Horn英國管
Flute 長笛
French Horn 圆號(法国號)
Harmonica 口琴
Harp 豎琴
Harpsichord 古典鋼琴
Oboe 雙簧管
Organ 口風琴
Recorder 豎笛
Strings 弦樂器
piano 鋼琴
Trembone 長號
Trumpet 小號
Tuba 大號
Viola 中提琴
Violin 小提琴
Xylophone 木琴
風格:
Baroque 巴洛克式
Rococo 洛可可式
classicism 古典主義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義
romanticism 浪漫主義
realism 现实主義
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
expressionism 表现主義
abstract art 抽象派, 抽象主義
naturalism 自然主義
futurism 未来主義
速度標記:
Largo 廣板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grave 壯板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vivo 快速
vivace 節奏快而別有生氣
presto 急板
修飾標記:
molto 很
assai 很
meno 稍微
possibile
poco 某種程度上
piu 更加
non troppo 不太過分的
sempre 不變的
調性:
Major 大調的
Minor 小調的
Flat 降號
Sharp 昇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